电侵蚀亦称电磨损,是造成电接触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,它使接触面遭到破坏、接触电阻升高,直至触头完全失效。尤其在直流电路中,电路分断时的电侵蚀与材料转移比较严重。
电侵蚀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[1]:
(1)阳极材料转移到阴极接点(阳极侵蚀):
(2)阴极材料转移到阳极接点(阴极侵蚀):
(3)阴极与阳极接点的材料喷溅与气化侵蚀。
习惯上把与直流电源正极相接的触点称阳极,与负极相接者称为阴极;同时,把阳极损耗称为正转移,阴极损耗称为负转移。触点因金属转移、气化或喷溅所引起的重量或体积损失量称为侵蚀量。
电侵蚀是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,同许多因素有关,如电路的电流、电压、电感和电阻等参数以及材料的物理性能,包括熔点、沸点、气化热、传导性、起弧电流电压和逸出功等。电侵蚀还和材料的转移方式以及触点工作时的放电方式有关,而放电方式取决于电路特性:电感型、电容型或电感电阻电容混合型.